跳到主要內容區

傑出系友專訪-旅居美國三十餘年 細數學習經驗分享-劉懷瑋學長(2012年第八屆傑出系友)

受訪者:劉懷瑋學長(2012年第八屆傑出系友)

訪問者:林尚儒

編輯者:范相惠



此次訪問71級劉懷瑋學長,目前於美國西密西根大學擔任教授,當成大航空系走過三十五年時光,沿革為現今的航太系,他也在美國有自己的一番天地。



學長於民國71年從成大航空系畢業,服畢兵役進入航太研究所一年,而後遠赴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,承 劉孟鑫系主任啟蒙,主要進行計算流體力學與亂流領域研究,畢業赴NASA 在俄亥俄州的實驗室工作六年,後轉任教於西密西根大學至今,旅居美國三十年。



Q:請問學長出國是當初就計畫好的嗎?還是有某些機緣讓學長遠赴美國,一去就是三十年呢?



A:其實一開始沒有想要出國,是當初服完兵役在航太所時剛好有機會,當時一個決定,也沒有把成大的碩士學位念完,就直接跑去美國了,也沒想到一待就是三十年。



Q:請問學長,若要申請國外學校,有什麼必須注意的?



A:語言方面不用說,重點是在成績,又有學士後出國、碩、博士後出國的區別。



若為學士後出國,大學時的成績是一項指標。然而,研究領域有其範疇,並不會涉及所有的課程。總成績只是一項很籠統的概述,整體成績沒有很漂亮的人,也不用太擔心,只要與申請科系相關專業課程的分數,表現良好即可。



至於碩、博士後出國,重點會放在之前所做的研究,究竟與申請的系所有沒有相關,以及彼此是否能結合,這才是評比的最大指標。而在推薦信上,須有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學長姐背書,比較有機會。雖然,每個學校的考量點不太一樣,但基本上,大多數的文件都集中於同一份紙袋,寄到學校後,再分送各委員會審核。



Q:就學長的看法,航空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呢?



A:美國本土目前還滿需要航空人才,航空業是一個Cycle,我沒有辦法很確定未來會如何,但如果從問題點出發,就是未來需要人才的方向(我非常喜歡這種思維)。例如,現今探測車已能登上火星,但在通訊傳輸上仍有很大的問題;又如即使探測船可以到達太陽系外,但在推進上仍可更精進,未來也有更多生醫面的問題需要克服。因為人要離開地球,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差異,這些問題都需要人才,也都是未來的方向。至於在航空上,無人飛機,是未來的一項趨勢,有更多的問題,就有更多的需求,畢竟工程人才就是為解決問題而生的。



Q:學長從台灣到美國,發現最大的不同是什麼?



A:我覺得人其實都一樣耶,有著相同的需求、相同的情感,只是因為文化與成長背景不同,所以,養成的習慣不同,最大的不同大概在表達吧!不同背景的人會用不同的方式,來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,但回歸本質思考,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。真的很希望台灣的年輕人可以多出來走走,多看看別人和自己的不一樣,也看看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,世界很大,在不同文化與國家的洗鍊下,人會重新發現自己。



Q:請問學長,美國和台灣的大學有什麼不同?



A:在學制方面,美國的大學全部都是採取申請制,有更多的空間給大家選擇。在許多大學裡面,新鮮人有一到兩年的時間可以摸索方向,再決定自己的專業。但在台灣,才高中畢業懵懵懂懂時,就要決定自己的一生;比起台灣,美國的選擇比較自由,也比較注重通識教育,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專業之外的領域還有什麼。另外,校方也特別支持課外活動,這些都是台灣比較不注重的。



在學校氛圍方面,尊師與重道的先後順序也不一樣。在美國,首重道,尊師擺其次;在台灣則相反,這些都會造就學校的整體風氣不同。



Q:台灣留學生在美國的表現如何呢?



A:在我教書的環境裡看到的,出國的學生都很積極,基本上留學生都差不多的。但比起其他國家留學生人數一直增加,例如中國與印度,最近台灣人卻少了許多。



Q:如果再讓學長回到當年讀成大的時光,你會做哪些改變或決定?



A:依照我的個性,其實,我覺得我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。



Q:請學長勉勵學弟們一句話。



A: Never give up!
瀏覽數: